珍惜生命的每一天
徐明珠
生命的意義何在、有何價值?這是許多人常問的問題,有的人因為閱歷豐富,很早就頓悟了生命的真諦,有的人可能過於忙碌或悠閒,始終無法體現生命的內涵。我們究竟有什麼活下去的理由?如何才能使生命開出燦爛的花朵?與其惶惶不可終日,不如選擇過有意義的人生,這可能是很多人必須嚴肅思考的課題。
嚴肅面對生命,不開生命的玩笑
生命的成就並不是由年歲來論定,而是取決於對社會的貢獻、所產生的影響力,有人年紀輕輕為社會樹立了難得的典範,有人終其一生無所建樹默然下台,為了讓一生能過得精采,從小就要建立正確的生命觀,珍惜生命的每一天,為生涯熱度持續加溫,以創造不同凡響的人生。近幾年有許多人急切呼籲「生命教育」的重要,就是要為價值觀混淆、失落迷惘的一代,指引一條光明的人生大道。
e世代的學生受到科技的影響,物化的程度遠遠超過溫柔的關懷,日前就有一個「家庭溫柔指數調查」指出,有三成的網友不曾擁抱家人,顯示e家庭需要學習互動溝通,藉以分享生命的喜悅。一個人的性格受家庭影響深遠,孩子在批評中長大,學會斥責別人;在鼓勵中長大,就學會愛別人,要孩子尊重生命,家庭先要營造出溫暖甜蜜的感覺,才能讓孩子感受人生是彩色而充滿希望的,進而內化成一種熱愛生命的價值觀。
生命是一首歌,要調撥怎樣的旋律操之在我;人生也只有一次,流金歲月有賴你去開創。可是令人傷感的是,時常聽聞那個國中生因為受不了學業的壓力跳樓,又是那個大學生為情所困自盡了。生命本身無罪,為何他們要用如此激烈的手段結束生命呢?當代著名心理學家k.Mcrrninger曾說:有些玩笑是不能隨便開的,生命就是其中一項嚴肅的課題,可是為何還是有人輕言與人世道別呢?
懦弱的人用自殺解決問題,聰明的人尋找快樂之源
當孩子開始有了煩惱,我們知道孩子漸漸長大了,幼童與成人最大的分野就是,童稚歲月天真無邪,而成年懂事之後會伴隨而來壓力,並且能承受壓力,只不過耐壓的程度從學習與磨練而來,禁不起生活壓力及挫折的人,可能就會懦弱到用自殺的方式閉幕。
年輕人與老年是屬於抗壓程度比較低的族群,前者因為人生閱歷不豐,情緒容易失控,一時衝動萬念俱灰;而老年人則是由於生活失去重心或為宿疾所苦,心生厭世一了百了。其實情緒左右著個人意志,只要能找到快樂之源,相信他們決不會輕生。
在台灣「十大死亡原因」排行榜上,連續三年自殺名列第九,尤其自殺的年齡層有下降的趨勢,更引人關注,如何加強學生對生命的認識及協助疏導情緒已是刻不容緩。近日教育部已將今年訂為「生命教育年」,並指示將生命教育融入課程中,實施對象以高中及國中生為優先,再逐年推廣至小學及大學。不過生命誠可貴,應同步推廣生命教育,最好能由家庭教育著手,在培養學生健康健全人生觀、對自我生命負責態度的同時,也要教導家長肩負生命教育啟蒙老師的責任,而社會教育更不要忘了導正價值觀,幫助迷惘的少年走出憂鬱,找到柳暗花明的新世界。